讲座主题:十字花科蔬菜中的天然小分子-异硫氰酸酯在癌症预防与治疗中作用
专家姓名:暴永平
工作单位:东安格利亚大学
讲座时间:2025年07月15日 09:00-10:00
讲座地点:药学院实验大楼A516会议室
主办单位:强乱强乱中文字幕药学院
内容摘要:
研究发现摄入十字花科蔬菜能降低患癌风险。十字花科植物中富含硫代葡萄糖苷类物质—异硫氰酸酯(isothiocyanates, ITC),其代表性物质包括萝卜硫素(sulforaphane, SFN)和异硫氰酸苯乙酯(phenethyl isothiocyanate, PEITC)等。多种细胞和动物模型均证明膳食来源的异硫氰酸酯具有癌症化学预防(chemopreventive)特性。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异硫氰酸酯通过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通路诱导细胞周期停滞、细胞凋亡并上调多种抗氧化酶。抗氧化酶的诱导可以保护细胞,让机体免于致癌物介导的DNA损伤和自由基介导的氧化损伤。然而,暴教授最近的研究表明异硫氰酸酯对细胞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具有双相剂量效应(hormetic effect),即低剂量刺激和高剂量抑制效应。尽管诱导Nrf2的活化参与此效应,但确切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有趣的是,纳米形式的异硫氰酸酯可以减弱低剂量的刺激作用。此外,暴教授利用动物模型证明:萝卜硫素和抗癌药物顺铂以纳米颗粒形式共递送,比单独使用两种化合物对癌细胞生长具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暴教授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苯乙基异硫氰酸酯(PEITC)可以增强达沙替尼(dasatinib)和索拉非尼(sorafenib)在肝癌和乳腺癌模型中的抗癌活性。因此,异硫氰酸酯(ITC)用作癌症治疗的辅助药物富有价值。
主讲人介绍:
暴永平教授,就职于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诺里奇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客座教授。暴教授于1983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预防医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东英吉利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食品研究所(IFR,诺里奇)任高级研究员, 2005年加入诺里奇医学院。暴教授已发表120多篇SCI论文,包括ACS Nano、Antioxid Redox Signal、Cancer Res. Carcinogenic、Mol Nutri & Food Res等,引用次数达9600次(Google Scholar的h指数47)。担任《Food Chemistry Advances》的副主编,《Food Chemistry》、《Molecular Medicine Reports》、《Free Radical Biology & Medicine》等杂志的编委。他自2009年起担任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FRSC)。暴教授的研究重点关注植物化学物质(phytochemicals)的生物活性,尤其侧重于膳食异硫氰酸酯在癌症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
东安格利亚大学官网关于暴教授的更多介绍:
https://research-portal.uea.ac.uk/en/persons/yongping-bao
https://www.uea.ac.uk/groups-and-centres/metabolic-health/cancer-microenvironment/phytochemicals-and-cancer-prevention